帮帮团

主页
帮帮团网站

2022年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更新时间:2024-05-08 15:42:11点击:

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。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,坚定贯彻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重要要求和“讲政治、抓发展、惠民生、保安全”工作总思路,大力实施“五市战略”,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、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高质量发展,积极稳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,全市经济稳中向好,社会大局保持稳定,现代化绵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
一、综合

 国民经济。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,2022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(GDP)3626.94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5.0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81.47亿元,增长4.4%,贡献率为10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1514.33亿元,增长5.9%,贡献率为46.0%;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.14亿元,增长4.5%,贡献率为43.3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10.5:41.8:47.7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55.94亿元,增长3.0%,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9.4%。


{D4503F01-7EC6-42d6-A709-6ADCD25F8ECC}.png


图片


科技城。全年科技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2569.83亿元,比上年增长5.0%。其中,第二产业增加值1324.00亿元,增长5.6%;第三产业增加值1245.83亿元,增长4.4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2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.7%;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0.82亿元,下降1.2%。

县域经济。全年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0.88亿元,比上年增长4.9%,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.6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70.03亿元,增长4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1063.58亿元,增长5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.27亿元,增长4.8%。

基本单位。年末全市共有基本单位83114个,比上年增加11269个,增长15.7%。其中,法人单位74307个,比上年增加10509个,增长16.5%,企业法人单位61579个,比上年增加10426个,增长20.4%。“四上”企业法人单位4247个,比上年增加453个,增长11.9%。分专业看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0个,资质内建筑业企业825个,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88个,房地产企业387个,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57个。

价格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(CPI)比上年上涨2.1%。其中,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.3%,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.1%,食品烟酒类上涨2.4%,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.1%,居住类上涨1.0%,衣着类上涨0.5%,生活用品及服务类、医疗保健类均下降0.2%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比上年下降0.7%;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(IPI)上涨1.8%。


图片


二、农业

 

农业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8.31亿元,比上年增长4.6%。其中,农业产值310.70亿元,增长4.5%;林业产值42.39亿元,增长9.7%;牧业产值241.07亿元,增长4.1%;渔业产值28.28亿元,增长3.9%;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5.88亿元,增长4.2%。

农产品产量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9.62万公顷,比上年增长2.8%。其中,粮食播种面积41.32万公顷,增长2.5%;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.07万公顷,增长3.4%。粮食产量230.84万吨,减少1.8%,单产5587公斤/公顷,减少4.3%。其中,大春粮食产量184.16万吨,减少2.7%;小春粮食产量46.69万吨,增长1.7%。水稻产量90.91万吨,减少3.6%;小麦产量37.97万吨,增长1.8%。经济作物中,油料作物产量53.15万吨,增长7.1%;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1.05万吨,增长3.3%。


图片


畜牧业。全年生猪出栏377.86万头,比上年增长4.4%;牛出栏12.52万头,增长4.5%;羊出栏96.37万只,增长3.2%;家禽出栏7490.67万只,增长2.3%。

林业。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080公顷。年末有自然保护区6个,自然保护区面积10.94万公顷。年末全市森林面积113.71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56.13%,比上年提高0.13个百分点。

农田水利。年末实有水利工程6.48万处(不包括窖池、水电站、规模以下的机电井),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7.86亿立方米,实际供水18.35亿立方米。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.20万公顷。

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 

工业生产。全年工业增加值1165.50亿元,比上年增长5.3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.3%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2%。分轻重工业看,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.4%,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.0%。分经济类型看,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0.8%,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.4%,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.8%。

分行业看,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增长。其中,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.8%,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9.4%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.1%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.3%,金属制品业增长7.6%,食品制造业增长1.0%,汽车制造业下降1.0%,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.5%,医药制造业下降1.7%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.5%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.6%。

主要工业产品。全年重点监测的200种工业产品中,79种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,增长面为39.5%。主要产品中,汽车产量比上年下降80.0%,电子元件下降0.6%,液晶显示屏增长185.4%,彩色电视机增长11.1%,电视接收机顶盒下降1.7%。


图片


工业经济效益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23.62亿元,比上年增长3.6%。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43.91亿元,下降15.0%。其中,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8.75亿元,下降45.5%;集体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.33亿元,下降11.1%;私人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5.29亿元,下降2.6%;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0.78亿元,增长19.1%;外商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.76亿元,下降2.7%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.5元。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.4%,比上年末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
建筑业。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50.22亿元,比上年增长7.6%。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825个,其中有工作量的814个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92.69万平方米,增长1.3%;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72.04万平方米,增长1.5%,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24.48万平米,下降0.3%。

 
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 

固定资产投资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.3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6.3%;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.7%,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.8%;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.7%。


图片


房地产。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50.89亿元,比上年下降3.1%。商品房施工面积2967.57万平方米,下降3.9%;商品房竣工面积225.30万平方米,增长2.7%;商品房销售面积655.53万平方米,下降13.1%。


图片


五、国内贸易

 

消费品市场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5.00亿元,比上年下降1.0%。按经营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77.41亿元,下降2.4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7.59亿元,增长1.8%。按消费类型分,商品零售额1337.61亿元,下降1.9%;餐饮收入297.39亿元,增长2.9%。


图片


从限额以上企业(单位)主要商品零售额看,粮油、食品、饮料、烟酒类实现零售额47.21亿元,比上年增长22.3%;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22.78亿元,增长20.3%;中西药类实现零售额20.12亿元,增长19.1%;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59.92亿元,增长16.8%;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23.82亿元,增长3.8%。

 

六、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

 

招商引资。全年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809.16亿元,其中制造业新增投资503.06亿元。

对外贸易。全年进出口总额269.01亿元,比上年增长7.4%。其中,出口额172.25亿元,增长55.3%;进口额96.76亿元,下降30.7%。以美元计价,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(包括转口贸易)40.51亿美元,增长4.5%。其中,出口额25.90亿美元,增长50.8%;进口额14.60亿美元,下降32.3%。


图片


七、交通、通信和邮电

 

交通。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4508.75公里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46.05公里,铁路营业里程524.49公里,民航营运航线55条。

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12.10亿人公里,比上年下降33.1%;公路货运周转量78.47亿吨公里,增长4.1%;水运旅客周转量163.14万人公里,下降32.9%;铁路旅客发送量583.27万人,下降33.8%;铁路货运发送量316.49万吨,增长3.1%;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166.11万人,下降44.3%;民用航空货邮行运量13365.5吨,下降31.6%。

邮电业务。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(所)447处,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.36亿元,比上年增长2.0%,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1.51万件。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6.34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3%;固定电话用户125.37万户,移动电话用户700.98万户,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4.62万户。

 

八、财政、金融和保险业

 

财政。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.67亿元,比上年同口径(即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)增长14.9%。其中,税收收入84.36亿元,增长7.2%;非税收入75.31亿元,增长29.1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1.05亿元,增长7.4%。


图片


金融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246.74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11.2%。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3724.84亿元,增长15.6%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51.75亿元,增长14.6%。其中,住户贷款余额1338.99亿元,增长11.4%。

保险。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59家。其中,产险公司21家,寿险公司38家。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51.95亿元,比上年增长3.9%。其中,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.31亿元,增长7.9%;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3.64亿元,增长2.7%。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8.67亿元,增长1.1%。其中,财产险(公司)赔款支出23.09亿元,增长2.4%;人身险(公司)赔付支出25.58亿元,减少0.1%。

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
 

教育。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18所(不含高校、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),在校学生73.65万人,教职工6.41万人,其中专任教师4.99万人。

年末共有小学331所,招生4.55万人,在校学生28.23万人,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%;普通中学165所,招生8.79万人,在校学生26.35万人;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,招生1.91万人,在校学生5.11万人;特殊教育学校7所,招生159人,在校学生960人;学前教育幼儿园794所,招生2.97万人,在园幼儿13.87万人。

年末共有高校15所,招生(含成教全日制生)7.13万人,在校生16.35万人,毕业生4.30万人,专任教师8496人。


图片


科学技术。全市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709家,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,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。年底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53个。其中,国家级15个,省级38个。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(科技部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)总数达到2141个,其中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88个。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9438件,发明专利授权量2761件。

 

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
 

文化事业。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0个,艺术馆、文化馆(站)303个,博物馆、展览馆18个,剧场、影剧院4个。全市广播覆盖率100%,电视覆盖率100%,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%。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,公开发行杂志17种。

卫生。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493个(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村卫生室)。其中,等级医院108个,卫生人员5.02万人,卫生技术人员4.03万人,执业(助理)医师1.53万人,注册护士1.82万人,卫生机构床位4.35万张。孕产妇死亡率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是7.51/10万、1.62‰、2.89‰。


图片


体育事业。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6个,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319次,参加人数40.68万人次。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323枚。其中,金牌101枚,银牌108枚。


十一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

 

水环质量。全市20个国、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%,18个断面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,占比达90%。其中,2个国、省断面实现水质同比提升一个类别,10个国、省断面较“十四五”水质目标提升一个类别,涪江干流、通口河、梓江、安昌河、平通河、秀水河、沉抗水库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质,青竹江考核断面达到Ⅰ类水质。

空气质量。全市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365天,参照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(GB3095-2012),达标327天,达标天数比例为89.6%。其中,优108天,良219天,超标38天,其中轻度污染36天,中度污染2天,重度污染0天。全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PM2.5平均浓度值为34.2μg/m3。市区共获降水样31个,其中酸雨0个,酸雨频率0%,降水pH均值为6.29。城区、郊区均属非酸雨区。

声环境质量。城区1、2、3类功能区昼间、夜间达标率均为100%。4a类功能区昼间点次达标率100%。全市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4.7dB(A),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,与上一年度相比,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下降0.4dB(A),等级上升一级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值为69.0dB(A),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(较好),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.3B(A),等级不变。

节能减排。全年单位GDP能耗初步反馈比上年下降2.3%,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21.4万吨标准煤,增长19.6%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9.5%。规上工业电力生产企业累计发电199.2亿千瓦时,增长36.4%。

安全生产。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9起,死亡32人,分别比上年下降47.3%、45.8%。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.009人,下降50.0%。其中,工矿商贸事故18起,死亡16人,分别下降50.0%、55.6%;道路交通事故11起,死亡16人,分别下降42.1%、30.4%。

 

十二、人口和就业

 

户籍人口。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197.46万户,户籍总人口525.67万人,比上年减少1.31万人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6.86%,比上年提高0.20个百分点。

常住人口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89.80万人,比上年增加1.5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265.91万人,乡村人口223.89万人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.29%,比上年末提高0.66个百分点。当年出生人口37200人,死亡人口46637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-1.79‰。

就业和再就业。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数5.64万人,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1.37万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.52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为 2.54%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.22万人。


十三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 

城乡居民收支。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31元,比上年增加1981元,比上年增长4.6%;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394元,增加702元,增长2.6%。其中食品烟酒支出9536元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.8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6元,比上年增加1387元,比上年增长6.5%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346元,增加722元,增长4.3%。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129元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.3%。


图片


社会保障。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8.65万人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3.15万人;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.59万人,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7.85万人;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1.29万人,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3.35万人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00元/月,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3.13万人,比上年下降10.9%;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00元/月,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9.49万人,下降2.9%。全市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为1576元/月。年末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59个,床位3.29万张。

注:
1.2022年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,2021年及以前年份地区生产总值(GDP)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相关数据为最终核实数。
2.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
3.公报中林业、渔业、农业机械化、交通运输、邮政、电信、金融、对外贸易、财政、保险、证券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、体育、环境保护、应急管理、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。
4.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,未作机械调整。


专题:绵阳市统计公报

热门文章

本站访客:64946
17750209359
17750209359
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,点击进入微信